“黃禍論”在當今歐洲有市場嗎?

編輯:  來源:JRS直播  2025-03-22 21:33:12

歷史上丑化中國的漫畫

“黃禍已經到來,想要阻止已經來不及了。法國漫畫雜志《冷流》最近﷽以《黃禍》為主題,讓人突然感覺自己來自另一個世界。19世紀末年初20世紀,“黃禍”論曾在西方社會鬧得沸沸揚揚,100年后,西方媒體提及“黃禍”會引起多大反響?在漫畫《寒潮》出版之前,中國企業收購法國地標企業Club Med引起轟動,法國極右翼黨派激烈反對,但當時有媒體評論稱,雖然法國將企業一一賣給中國,但巴黎歡迎中國,而公眾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不再有人談論“黃禍”了,“黃禍”如今在歐洲還有市場嗎?德國學者霍爾特曼問《環球時報》記者稱,目前仍有媒體報道歐洲使用“黃禍”一詞,但它不再是歐洲人之前擔心的“中國噩夢”。 在歐洲經濟危機、生活質量下降的背景下,一些人對中國巨頭走出去感到擔憂。 我擔心一些媒體正在利用這種心態。

“一張去中國的地鐵票”

《寒潮》雜志的“黃禍”主題漫畫在中國引發了憤怒。 19日,該雜志主𓂃編在接受法國電視新聞采訪時解釋道,“因為今年是我們雜志創刊40周年,所以我們聯系了安古萊姆國際漫畫節的主辦方,希望他們能夠在漫畫節期間為此創建一個主題。 特別活動。 結果他們告訴我們,他們太忙了,無法接待中國代表團,無法照顧我們。”因此,雜志編輯部決定“用中國元素打造法式幽默”。對于為何選擇《黃禍》,《寒流》雜志主編已在該期漫畫的編者注中寫道:這個題材是因𓄧為中國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而創作的。

值൩得一提的是,本期《寒潮》還以巴黎唐人街為主題。 巴黎唐人街已成為巴黎極具特色的街區。 巴﷽黎旅游圈甚至有一句名言“一張地鐵票去中國”,鼓勵法國人去那里吃、玩、玩。 每年春節,唐人街都會舉行春節游行,吸引大量法國和西方游客。

《環球時報》記者駐地法國,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有著深刻的了解。 近年來,在法國,“中國”的含義已從“專制”、“封閉”、“難以理解”、“怪異”等,轉變為“豐富”、“抄襲”、“出色的烹♊飪”、“喜歡旅游、到處拍照、“對西方充滿好奇”、“擁有各種創意”等。中國收購Club Med等具有法國特色的企業,越來越受到法國普通民眾的關注。

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將法國企業“受中國控制”:Club Med或更名為“Club China”; 法國政府選擇了一家中國財團對圖盧茲機場進༺行部分私有化; 武漢東風集團收購PSA集團28%股份; 中國人對標致和雪鐵龍有發言權; 波爾多葡萄園被中國人“占領”。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1月份的一篇文章評論說﷽,中國投資者正在歐洲進行越來越多的并購。 在法國,這樣的舉動,尤其是針對一家典型的法國公司,正在引起公眾和政治上的強烈🎃反對。 去年12月,中國財團收購圖盧茲機場大量股權,也引起輿論嘩然。

不過,奧地利《標準》稱,法國公眾對中國投資者大規模到來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不再有人談論“黃禍”。 國民陣線的抗議活動只是個別事件,巴黎媒體也不再對出售像 Club Med 這樣的國家旗艦公司表示不滿。 語氣走軟可能是由于法國經濟疲軟,法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外國投資。

跨越百年的“黃禍”

“黃禍論”在西方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紀匈奴入侵歐洲。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巴黎的守護神圣熱納維💃埃之所以被巴黎人尊為守護神,正是因為他號召人們在面對匈奴人的進攻時不要放棄巴黎而逃亡。 隨后,13世紀蒙古人入侵,“歐洲發生了一場大地震,被稱為‘黃禍’”。

俄羅斯巴枯寧是第一位具有世界影響的早期“黃禍理論家”。 在他 1873 年的書中,他稱中國為“不可避免地從東方威脅俄羅斯的危險”。 巴枯寧認為,中國人口過多,必將擴張到世界各地,直🉐接威脅西伯利亞。 后來,當他看到日本的崛起和中國的西化努力時,他更加大力鼓吹“日本和中國的軍事威脅”。 然而,正式推出“黃禍論”的代表人物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1895年,他請畫家創作了一幅《黃禍圖》。 威廉二世所指的“黃禍”指的是日本和中國,以及東方的佛教文化。 隨后,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各國出現了多篇有關“黃禍”的文章和專著。

“黃禍論”起初對法國影響不大。 例如,社會學家雅克·諾維科( )寫了一篇分析“黃禍論”的文章,認為𓄧亞洲人對歐洲構成的軍事威脅不應該被夸大,但亞洲人構成的經濟威脅應該警惕,因為那里的勞動力實在太便宜了。 。 1904年,法國人蒂利出版的《黃禍》中提到了“種族戰爭”,但他所指的“黃禍”特指日本。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歐洲國家對中國非⛎常警惕,主要是出于意識形態。 法國甚至在20世紀70年代拍了一部電影,描繪中國占領巴黎:解放軍、紅寶書、巴黎人排隊搬磚等等,典型的法國黑色幽默。 法國有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六億中國人,我該怎么辦?我該怎么辦?”

進𝓀入21世紀,“黃禍”在歐洲并未消失。 表現之一就是對中國人形象的攻擊。 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報道稱,歧視中國人的“chink”一詞再次出現在新聞中。 英超球隊維岡隊老板曾在接受采訪時使用該詞,并被英格蘭足協罰款5萬英鎊。 英國獨立黨候選人克里·史密斯也被媒體曝光使用類似言論。 該黨領導人法拉奇后來表示,“很多人”都使用了這個詞。

2010年,包括BBC在內的英國主流媒體頻頻出現歧視華人的頭條新聞。 當年8月,香港商人黃建華有意競購英超老牌球隊利物浦的消𒀰息一出,BBC體育網就刊登了歧視性標題“”。 “外賣”這個詞是用來歧視只能從事餐飲和外賣業務的中國人的。 另一位 B𓆉BC 體育編輯在標題中使用了“”。 這句話描述了數萬中國人暗中造謠的景象,表達了中國人不可信的觀念。

幾年前,媒體曾報道過海外的“黃禍恐懼癥”。 在西班牙,一名中國女子騎自行車被當地人撞倒后,圍觀者高喊:“中國人,滾回你們的國家去,這里是西班牙。” 在意大利,當地媒體攻擊華商,想要驅逐他們。 退出華人商業區。 2012年,西班牙《新聞三角洲》以♉“中國豬”為標題,侮辱貶低中國移民。 在西班牙的華人表示,一些西班牙人就是想制造麻煩,以證明他們認為中國是“所有麻煩之主”的觀點是正確的。

德國衛視1臺推出電視節目《中國人來♎了》,用一個新的中國鄰居來說明對德國鄰國的“威脅”。 因為這個中國鄰居在各方面都比它的德國鄰居好,才能表現出“中國威脅”。

“恐懼中國(投資)論”

歐洲的“黃禍論”還體現在對中國投資的不信任。 據統計,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飆升至1029億美元,同比增長14.1%。 其中,201𝕴4年中國對歐投資是20ಌ13年的1.7倍。

“中國人來了!” 德國《明鏡周刊》17日撰文。 安永發布的報告顯示,10年前中國投資的英超球隊,歐洲各地共有34家公司被收購,其中7家來自德國。 2014年中國投資的英超球隊,他們被收購的公司數量增加到163家,其中僅德國就有36家。🍌 過ꦰ去,中國人往往對那些相對不知名但在各自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的中小企業感興趣。 現在,他們對知名中型企業更感興趣。

在英國,目前至少有500家中國企業落戶英國。 2014年中國企業在英國投資的主要項目包括綠地集團投資20億美元在倫敦開發房地產項目、三胞集團收購弗雷澤百貨集團等。 同年10月,歐盟批準了英格蘭西南部欣克利角核電站的計劃。 該項目的大部分投資者來自國外,其🅠中包括中國。 然而,中國資本的進入卻在英國引發爭議ꦚ。

“意大利橄欖油、英國維他麥以及你最喜歡的瑞典汽車沃爾沃——都被中國公司收購了。🎃” 去年10月,中國光明集團宣布收購意大利橄欖油集團。 加拿大《溫哥華觀察家》網站感嘆道。 據報道,收購消息傳出后,一些極右分子叫囂“光明集團將成為意大利制造的新賊”。

有媒體甚至認為,中國對歐投資ꦕ別有用心。 英國《衛報》2011年的一篇專欄文章寫道:“過🌌去,歐洲殖民了中國的一些地區; 今天,中國殖民了歐洲的一些地區。”

社科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蔣世學對《環球時報》記ꦚ者表示,歐盟希望通過吸引外資來加速經濟發展。 特別是歐債危機爆發后,歐盟的私有化計劃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機遇。 難得的機會。 中國在歐盟的投資對中國和歐洲東道國都有利,但一些歐洲人對中國投資存在很大偏見。 例如,一位冰島政治家曾說過“中國人想買下整個世界”。 一些歐洲智庫也支持“中國恐懼論”和“中國威脅論”。 2011年7月,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發表題為《歐洲的爭奪》的文章,對中國投資充滿質疑和警惕。

“黃禍2.0”

法國雜志刊登“黃禍”主題漫畫,無疑與中國在歐洲影響力不斷增強有關。 蔣世學表示,從各個旅游景點的中國游客,到街頭的中國銀行、超市里的中國產品,中國的印記在歐洲可以說無處不在。 更不用說唐人街了。 但中國♔的影響力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德國《電子實踐》雜志“黃禍2🦂.0”稱,中國已從山寨產業轉向創意產業。 德國財經網稱,20世紀70年代,🃏西方總是說“我們必須警惕黃禍”。 但現在,我們不能僅僅用“黃禍”來指責。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中國制造”。 電腦、手機、鞋子、蘋果汁、蜂蜜、維生素等幾乎都是“中國制造”。 事實上,我們的制造業越來越離不開中國。 例如,德國汽車工業在中國賺了很多錢。

2012年11月,德國金融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書,名為《黃禍:中國對原材料的需求危及我們的🌳生活方式》。 書中指出,中國貪圖原材料,只顧自己的利益。🦩 德國科普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中國危險》稱,中國正在對美國發動五場戰爭,包括貨幣戰和能源控制戰。

德國洪堡大學學者霍爾特曼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洲仍有媒體使用“黃禍”這樣的種族主義詞語,而且類似的想法越來越多,比如“黃間諜”等。 ”和“黃禍”。 威脅”、“新殖民主義”等。他認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媒體上的“黃禍”較以往已經改變了含義。目前,歐洲經濟危機中國投資的英超球隊,經濟衰退生活質量的問題讓一ജ些人感到擔憂,媒體就利用了這種心態。▲(環球🅠時報駐英國、法國、德國記者季雙成、姚猛、青木,當地記者張蓓欣、金殿強) )

  • 上一條:山東金澤霖U40足球隊趕赴山東科技大學泰安校區參加全國O40足球邀請賽
  • 下一條:曜為資本共同創始人顏強參加2016體育大生意年度峰會
  • 相關文章